“乔哈窗口理论”是由一个叫乔治和一个叫哈理的心理学家一起提出来的。因为该理论的模式是一个“田”字格,像一个窗口,故称“乔哈窗口理论”。该理论是关于人的自我认识的理论,即人对自己的认识可以用一个坐标来形容:横坐标是自知、自不知,纵坐标是他知、他不知。由此横、纵坐标交叉构成的四个部分便是人的自我认识:自知他知的部分叫“公开的我”,自不知他知的部分叫“盲目的我”,自不知他不知的部分叫“未知的我”,自知他不知的部分叫“秘密的我”。
“公开的我”是透明的,自己和别人都对这部分的“我”看得很清楚。“盲目的我”是别人看得清楚而自己看不清楚的“我”,即所谓当事者迷,旁观者清。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。自己看自己都有一些难点和盲区,当人处于“盲目的我”时,事情就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了,在这个时候人就容易犯错,容易做错事,因此人要尽量减少“盲目的我”。那么怎么去减少呢?那就是要经常征求别人对“我”的看法和意见,接受别人对“我”的反馈,了解“我”在他人心中的形象和地位等等。以尽可能多的通过别人获得对“我”的认知,从而减少“我”对自己的茫然无知。
“秘密的我”是指每个人都有许多关于自我的信息而别人不了解,如生理的自我、家庭的自我、心理的自我、社会的自我、道德的自我、学习的自我等等。因为,我们并不需要跟别人见面时都得从我们怎么出生、我们怎么长大、我们经历了什么开始讲起,这既没有必要,也没有时间。常见的处理方式是我们会先判断这个人跟自己的亲疏程度如何,然后再有针对性地挑些话题来讲。当我们与别人分享自己信息是,你会发现“秘密的我”慢慢的就变成“公开的我”了。与别人坦诚分享“秘密的我”有利于沟通的顺畅与深入,但要注意的是,在交流个人信息时要注意场合及谈话的对象。
至于“未知的我”这是一种处于无意识领域的“我”每个人都有广大的无意识领域,无意识是“我”所察觉不到的。有时候人做事情真的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这样,别人也不清楚。那“我”怎样才能感知自己的无意识呢?可以通过特别的技术带出人的一些内在的东西,如催眠术,释梦或者自由联想等等。最典型的是弗洛伊德(精神分析学创始人)在他的著作《梦得解析》一书里做的分析,如书中说到人在梦里所看到的紧张情形如“我”在追或在逃,或人在梦里所处的恐怖场景如“我”被野兽追赶,周围却是万丈深渊等等都是有意义的,这些梦里的情形或场景反映的正是“我”对生活中觉察不到的冲突的一种体验式反应。广大的无意识领域急需我们去探索和了解,人永远都需要去探索和认识自我。
人的自我认识虽然都有四个部分,但每个人的这四个部分的大小是各不相同的,一般而言,“公开的我”越大“未知的我”越小,这个人对自我的认识就越清楚,就能以真实的自我生存于这世界上并和别人有效沟通,相反,如果“未知的我”很大,自己都弄不清楚自己是谁,那这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就很难有一个好的发展。为什么呢?因为认识自我是人类生存的前提条件,缺少这个条件,人的生存就会变得艰难。
既然认识自我如此重要,那如何才能很好的认识自己呢?沟通可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;沟通有助于人的智能发展;沟通有助于了解自己和他人,沟通可以起到身心保健作用,由此可见,认识自我要在沟通的过程中去认识。认识自我的沟通方式主要有三种,一是“我”和别人的有形沟通,即“我”通过与别人的交谈,别人对“我”的回馈及评价来分析自我。,了解自我。二是“我”和别人的无形沟通,即通过“我”与别人做比较的方法来认识自我。三是“我”和自己的沟通,即通过“我”对自己的言语,行为等反省来认识自我。
懂得认识自我的三种沟通方式后,就需要努力去实现有效沟通,而实现有效沟通是需要方法和技巧的,这包括善用语言的技巧,善用面部、身体、言语三种表情,善于倾听,学会欣赏与赞美,确立良好的第一印象,提高自身的修养,有效处理人际冲突等。以善于倾听为列,要求人在倾听时不仅要用耳朵听,还要用心听;用眼睛听;用嘴听;用身体听。也就是要全身心的整个投入到听的过程之中。具体而言,用心听是指以谈话者为中心,全心全意思索对方的话题与语言;用眼听是指使用目光接触,用眼睛多去观察谈话者的表情、动作、手势等;用嘴听是指通过提问的方式向谈话者确认得到的信息是否准确,或者复述对方的话并确认;用身体听是指善用非语言,当认可谈话者讲的内容时要有赞许性地点头,或者使用恰当的面部表情如微笑等等。人与人是不一样的,不同人有不同的想法。当你在倾听中发现对方的想法与你相同时,你会产生“英雄所见略同”似的愉悦,同样的,对方也会获得这种感觉。当你和对方拥有共同的想法,找到彼此的相似点之后,沟通就会变得非常容易了。另外,当别人与你的想法不同时,你也可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,可以开阔眼界和思路。